《我叫为何》:一部被低估的黑色幽默神作?

当荒诞照进现实:这部小成本电影凭什么成为影迷心头好?

2019年上映的《我叫为何》由新锐导演张翀执导,主演阵容包括台湾演员吴慷仁和大陆新生代演员李梦。这部投资仅800万的小成本电影,却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提名,更在豆瓣收获7.8分的口碑佳绩。

一个"为何"引发的蝴蝶效应

影片讲述普通白领吴伟(吴慷仁饰)在连续遭遇失业、分手后,偶然在酒吧听到哲学家讨论"存在主义",从此陷入"我为何存在"的哲学困境。他开始用"为何"回答所有问题,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了一系列荒诞又真实的社会连锁反应:被当成精神病强制治疗、成为网红哲学家、卷入诈骗团伙...

角色解析:每个现代人的精神镜像

吴伟这个角色堪称当代都市人的精神标本。吴慷仁用细腻演技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从麻木到觉醒的痛苦过程。特别是他在精神病院对着镜子连续问"为何"的长镜头,将存在焦虑具象化得令人窒息。而李梦饰演的前女友小美,则代表着现实的引力——当她哭着说"你能不能别问为什么了,活着需要理由吗"时,道出了多少人的生存困境。

社交媒体上的真实回声

@电影老饕:"看完《我叫为何》后失眠了三天,导演用喜剧外壳包装的存在主义思考,比任何哲学书都来得震撼。吴慷仁在便利店对着关东煮问'你为何存在'那段,我笑到流泪。"
@文艺少女阿紫:"李梦砸花瓶那场戏封神!当她说'我受够你的哲学了,我要的是能修好漏水龙头的男人',简直是当代婚恋关系的绝妙讽刺。"
@哲学系小明:"教授推荐看的,本以为会很闷,结果笑点密集得像周星驰电影。但笑着笑着就哭了——我们谁不是那个在电梯里偷偷问'为何要上班'的吴伟呢?"

荒诞表象下的严肃叩问

导演张翀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,将加缪式的哲学思考融入市井生活。那些看似夸张的情节——比如整个办公室跟着主角罢工思考人生,实则精准戳中了现代社会的集体焦虑。影片结尾处吴伟站在楼顶的独白:"如果找不到为什么,那就为'找不到为什么'而活着",给出了存在主义最温柔的答案。

为何它值得被记住?

在这个充斥着速食文化的时代,《我叫为何》用喜剧的方式完成了严肃的哲学普及。它提醒我们:在追逐KPI的间隙,不妨停下来问一句"为何"。就像片中那个反复出现的意象——被主角养在办公桌上的仙人掌,在格子间里倔强地活着,本身就是对"存在先于本质"的最好诠释。

发布者:,转转请注明出处:/dianying/1040.html

联系我们

400-888-888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admin.com